服务热线:400-658-8981
动脉硬化分析仪预防动脉硬化闭塞症
发布时间:2020-05-27 13:34:41
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性疾患,动脉硬化分析仪检测发现病症主要发生在大、中动脉,涉及腹主动脉及其远侧主干动脉时,引起下肢慢性缺血。男性多见,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,发生率有增高趋势。往往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性病变。病因尚不全部清楚。高脂血症、高血压、吸烟、糖尿病、肥胖等是高危因素。
症状的轻重与病程进展、动脉狭窄及侧支代偿的程度相关。早期症状为患肢冷感、苍白,进而出现间歇性跛行。病变局限在主髂动脉者,疼痛在臀、髖和股部,可伴有阳痿;累及股-腘动脉时,疼痛在小腿肌群。后期,患肢皮温明显降低、色泽苍白或发绀,出现静息痛,肢体远端缺血性坏疽或溃疡。早期慢性缺血引起皮肤及其附件的营养性改变、感觉异常及肌萎缩。患肢的股、腘、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不能扪及。
年龄>45岁,动脉硬化分析仪检测不同堵塞情况,出现肢体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,均应考虑本病。结合前述检查的阳性结果,尤其是大、中动脉为主的狭窄或闭塞,诊断即可确立。
病情严重程度,可按Fontaine法分为四期:
I期:患肢无明显临床症状,或有麻木、发凉自觉症状,检查发现患肢皮肤温度较低,色泽较苍白,足背和(或)胫后动脉搏动减弱;踝肱指数<0.9。但是,患肢已有局限性动脉狭窄病变。
II期: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。根据间跛距离分为: IIa,>200m; IIb, <200m。患肢皮温降低、苍白更明显,可伴有皮肤干燥脱屑、趾(指)甲变形、小腿肌萎缩。足背和(或)胫后动脉搏动消失。下肢动脉狭窄的程度与范围较I期严重,肢体依靠侧支代偿而保持存活。
III期:以静息痛为主要症状。疼痛剧烈且持续,夜间更甚,迫使病人辗转或屈膝护足而坐,或借助肢体下垂以求减轻疼痛。除I期所有症状加重外,趾(指)腹色泽暗红,可伴有肢体远侧水肿。动脉狭窄广泛、严重,侧支循环已不能代偿静息时的血供,组织濒临坏死。
非手术主要目的为降低血脂,稳定动脉斑块,改善高凝状态,扩张血管与加强侧支循环。方法:控制体重、禁烟,适量锻炼。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张血管药物.如阿司匹林、双嘧达莫(潘生丁)、前列腺素E1、妥拉苏林等。高压氧舱干预可提高血氧量和肢体的血氧弥散,改善组织缺氧状况。出现继发血栓形成时,可先溶栓干预,待进一步动脉硬化分析仪检查后决定后续干预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