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400-658-8981

专注健康检测
打造健康生态 共享美好未来

首页> 新闻中心> 行业资讯

非接触式人体测温

发布时间:2020-02-12 14:27:04

疫情期间,一种非接触式的无感测温方式流行起来,在各地火车站、地铁、机场、码头、客运站等交通枢纽,以及医院、商超、企业等人员密集地纷纷采用。非接触式热成像红外测温仪高精准人体测温,可以避免检查工作人员与人流直接接触发生反复交叉感染,为抗击疫情做了巨大的贡献,它又是如何做到的呢?

热成像技术通过采集物体发出的红外电磁波,从而计算出物体温度,并输出便于肉眼识别的图像。对此,不少人提出疑问,这种技术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?事实上是不会的,因为不同于随身物品经过的安检步骤,热成像摄像机并不会释放出大量电磁波,它反而是通过被动地吸收环境红外电磁波,来感知周围物体的温度。

红外电磁波也叫红外辐射,这并不代表它是一种有害的射线,事实上所有超过绝对零度(-273. 15 摄氏度)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辐射,红外辐射落于人的体表被吸收,就成为了人们所感受到的热量。不过,也有人对热像仪做体温筛查表示怀疑,理由是热像仪的测温精度行业标准是 100 摄氏度内正负 2 摄氏度,而人体正常温度在36~37摄氏度之间(腋窝),超过这个范围就是发热,37.3~38摄氏度是低热,38.1~41摄氏度是高热,可见是否发热就取决于1~2度的体温变化,如果测不准怎么分辨是否发热。

红外测温仪在理想稳定工作环境状态下,设备稳定性精度最高仅能做到±0.5℃,受设备内部及外部的环境影响,如风吹、空调、人行经过等造成环境温度扰动,实际工作中误差将达到±1℃,甚至更高,无法达到界别37.3℃的防控初步筛选疑似患者的标准。

其实,尽管过程有误差,但测量结果却能够保持相对准确。一方面,作为普遍筛查,工作人员不需要准备测量体温,而是需要保持连续测温准确性和一致性。如果检测机器测得当前通过10人体温34~35摄氏度,接下来经过一人体温为37摄氏度,那么他是否发热已经显然易见了。另一方面,人们还有黑体这一测温“标尺”。黑体,是指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红外电磁波,并且不会产生任何反射与透射,但是可以向外辐射红外电磁波的理想化物体,即黑体的辐射率达到1。

尽管自然界不存在完全理想化的黑体,但实际工业应用中,黑体辐射率已经可以达到0.95、0.97和0.99,用于检测的标准源黑体辐射率已经可以近似为1。通过将黑体设置在热成像视野范围内,利用黑体的特性开展测温标定,进行测量温度实时校正,将视频画面和个人体温对应显示,大幅度提高人体测温的测温精度,减少测温误差到±0.3℃,满足相关规定中筛选仪器的试验误差应不大于0.4℃的标准。

红外测温仪非接触式的精准测温便于工作人员管理排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隔离、早治疗,切实、有效的控制传染源,这是对社会负责任,更是对整个疫情防控负责。采用非接触式远距离测温方式,可以自动实现大面积、大客流人体高精度测温,利用高科技手段快速铸造一条疫情防御的“战壕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