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400-658-8981

专注健康检测
打造健康生态 共享美好未来

首页> 新闻中心> 行业资讯

肌少症评估:科学识别肌肉流失的3大核心方法

发布时间:2025-03-24 09:53:35

国家卫健委2023年数据显示,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,肌少症患病率高达18.6%,但知晓率不足5%。肌肉流失不仅导致跌倒骨折风险增加3倍,更与糖尿病、心衰等疾病密切相关。
一、为什么肌肉流失比骨质疏松更危险?
研究显示:肌肉质量每下降10%,全因死亡率上升17%。肌少症患者发生跌倒骨折的概率是正常老人的4.2倍。肌肉组织分泌的肌动蛋白参与血糖代谢,肌少症患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提升58%(《中华老年医学杂志》2023)。
二、国际标准评估全流程解析
1. 三大核心诊断指标(AWGS 2023最新标准)
肌肉量测量:骨骼肌质量测量 是基础。常用的技术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 (DXA) 和生物电阻抗分析 (BIA)。 DXA能够精确测量全身及局部肌肉质量,被认为是金标准。BIA 具有便捷、无创等优点,适合大规模筛查。
肌肉力量:握力测试(男性<28kg、女性<18kg为异常)。握力测试是最简便易行的评估手段,能够反映整体肌肉力量。同时,座椅站立测试 (STS) 评估下肢力量,对于预测跌倒风险具有重要意义。
肌肉功能:步行速度是评估整体功能的重要指标,反映了肌肉力量、平衡能力和协调性。短体能评估 (SPPB) 综合评估平衡、步速和座椅站立能力,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个体的功能状态。
2、一站式智能化肌少症评估工具
肌少症数字化评估与干预系统SMC-1000集评估诊断、营养干预、运动干预为一体,通过数字化的诊疗流程,实现对肌少症的精准筛查与诊断。测试指标涵盖肌力、步速、平衡、肌肉量等数十项内容,并依据个体化的诊断结果,通过智能处方决策系统,提供营养和运动解决方案,让肌少症的诊疗形成完整闭环。
肌少症
三、这5类人群需要进行肌少症评估
1. 体重半年内下降≥5%  
2. 反复跌倒(每年≥2次)  
3. 慢性病(糖尿病/COPD/心衰)患者  
4. 长期卧床或运动不足  
5. 体检发现低BMI(<18.5)或低蛋白血症  
四、90%人不知道的3大评估误区
1. “体重正常=没有肌少症”  
隐匿型肌少症占比达37%,脂肪可能替代肌肉(《柳叶刀》子刊数据)。
2. “单靠补钙就能预防”  
肌肉合成需蛋白质+维生素D+阻抗运动协同作用。
3. “检测一次管终身”  
建议每6个月动态监测,尤其是术后或感染康复期患者。
科学的肌少症评估应结合骨骼肌质量、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三个方面。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,可以更准确地识别肌少症,为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,从而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。